Navigation menu

新闻中心

东湖时评:深耕“看不见的粮田”保障粮食安全

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,本周是全国食品安全周,主题是:节约粮食,人人有责。这个话题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重要倡议。因此,节省食物意味着获得更多食物。粮食安全是“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”。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同时努力增产、减少损失。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,应该被视为保护伟大国家粮仓、培育“看不见的粮田”的重要途径,让我国的饭碗更稳、更强、更持久。 关键是要促进粮食节约和减少损失,强化责任追究。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2024年将首次达到1.4万亿斤的新水平。日本人均粮食库存量已达500公斤,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400公斤。 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。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受到耕地、水资源和承载能力不足的限制。我国每年在储存、运输、加工等过程中损失粮食约700亿公斤。这个数字令人震惊。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浪费就等于增加产量,对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、传承优良传统、推动绿色发展至关重要。必须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首位,强化节约就是增产的认识,坚持增收节支、增产减损并行、并重,着力推动粮食节约防损工作长期规范化和推进。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切实减少粮食和粮食损失浪费。 全链条促销是促进食品保鲜、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。促进谷物节约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综合施策、多方合作、在生产、收购、储存、销售等各个环节认真落实。增加谷物产量并不容易,需要亿万农民的努力。这很重要。推动粮食节约、减少粮食流通各环节损失,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有效回报,是耕耘“看不见的沃土”的必要举措。在粮食生产过程中,要坚决推进科技节约粮食。全国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提高,损失率下降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等农作物机械收割的应用,展示了科技在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方面的巨大潜力。通过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,可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,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粮食损失。大力推进粮食储运过程中的科学管理。全国正在建设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采后服务中心,为农民提供烘干、清洗等服务。这基本杜绝了粮库储粮损失,储粮周期内粮食总体损失率控制在1%以内。在粮食加工环节,要通过创新减少损失。我国粮食加工损失率下降至0.8%。中粮集团采用9%金磨专利技术加工大米,效果显着积极提高粮食利用效率。 推动粮食节约和减少损失,引导全民参与,是重要保障。 “谁会想到每一顿饭都放在盘子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?”ro?粮食来之不易,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劳和汗水。尽管日本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,但粮食供需仍处于艰难平衡。 ,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还是很重要的。近年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《节约行动计划》和《餐厨垃圾治理节约行动计划》,开展高层次设计 并在整个食物链上系统地实施食品保存和减少损失。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办公室组织面粉、大米、菜籽油、等,引导企业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综合效率。各地区、各部门围绕“热爱粮食”、“节约粮食”、“省钱减少损失”主题,开展典型宣传、指导示范,培训力度不断加强。公民个人及其家人热情参与,全社会越来越多地推动节约粮食和减少食物浪费。目前,“光盘策略”逐渐深入人心,“舌尖浪费”已经改变,省钱吃喝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追随的“饮食新时尚”。 食品安全的关键是减少整个供应链中的食品浪费。从田间到餐桌,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可能发生谷物泄漏。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需要保持危机意识,树立节约、减少损失就等于增产的观念。我们要在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加工、消费等全链条各个环节下功夫,深耕“看不见的沃土”,珍惜保存每一粒粮食,保障粮食安全,让我国的饭碗更加稳定、安全。 来源:京中网(湖北日报) 作者:何长青(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) 编辑:颜红雷